时间:2016-01-27 00:00:00 阅读:次
邶有七子之母不安其室。七子自怨自艾,冀以回其母心——题记
第一次听到那首《七子之歌》,也是很多年前的事了。
小时候,我也不懂,为什么会有这般模样奇怪的旋律,现在想想,当时的我太过幼稚了,
不管怎样,现在我也没有完全明白那个闻友三用尽毕生写完的句子。
历史没有忘记那个屈辱的一八四二,清朝官员卑躬屈膝地登上停泊在南京江面的英国军舰“康华丽”号,在荷枪实弹的英国士兵环视下签署了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份不平等条约。
那年,国疆崩丧,积日既久
那年,千万中国人为了祖国的耻辱悲声泪下。
也许,这些属于中国人的屈辱史,将永远不会改变。
二十六岁那年,闻友三回归祖国怀抱,激动地把领带和西装扔进江中。目睹祖国变故,愤怒的他拿起笔杆写下了《七子之歌》。
每个爱国志士都有如闻友三一般的热切的感慨,只罢,时光局限,他们只能做一个思想的巨人,行动的矮子。而我们又何曾改变过什么,只能凭借一颗炙热的心来洗脑那些同样要为祖代负责的外国友人。也许你总会想起,历史课上老师狰狞的表情,公祭日那天沉痛的默哀声,还有儿时爷爷给你看过的旧相片。它们鼓舞你,甚至致使你拥有宏大的梦想然后燃起心中的动力,成为一名外交官,做无谓的讨伐。
面对历史和岁月留下的痕迹,我们像漫漫沙海中的一颗尘土,无知,也无罪。
历史从一八四二年那艘“康华丽”号上开始,就成为了历史。硝烟散尽,只留下爱国志士的遗骸躺在素白色的那方矮矮的坟墓里。
一九九九年,澳门文化中心花园馆里,千万人的热血随着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升起而变得更加值得。那首《七子之歌》再次吟起,这一刻,中华民族的屈辱史,改变了。精诚所至,金石为开。
诚如斯,“中华七子”之归来其在旦夕乎!
——闻一多《七子之歌·诗序》。
初三:杨彤
六九网专稿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上一篇:我上初三了_500字
下一篇:我终于找到了友情_12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