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09-10-20 00:00:00 阅读:次
总喜欢在寂静无声的夜里,划一根火柴,点上一支蜡烛。蜡烛的光昏黄昏黄,只能照亮一小方空间。烛光中,书桌、椅子都在墙上悠悠然投下若有若无的魅影,双眼凝视着这团火花,心绪便也悠悠然地上升,上升,在广袤的夜空自由地飘荡。我以为,这烛光所含的况味,实在是值得一谈的。
在所有的光中,我对烛光是有所偏爱的。很多人都喜欢玛瑙所反射出的鲜艳明亮的光,或者是钻石所折射出的璀璨绚丽的光,但于我来说,我是不喜欢的。钻石或玛瑙的光芒虽美,但都是经过百般雕琢而成的,这就好像一个浑身珠光宝气的贵妇人,虽然美艳,却不免会让人觉得有些俗气。而烛光却是最不经雕琢的光,不艳丽,不华贵,甚至有些粗糙,可是透着一股质朴的美。人世间美好的事物,大凡都是如此吧。一如作家笔下的文字渐渐脱离了华美词藻,变得平淡却意味深长,读来回味无穷。或如出水芙蓉,虽然素面朝天,却将满城浓妆艳抹的富贵牡丹比了下去。其实再想想,将烛光比作芙蓉又似有一点不妥。芙蓉给人的印象是青春,而烛光昏黄昏黄,给人的感觉是:老。不过这种老并不是老态龙钟,而是半老,并不会让烛光看起来惹人厌恶,反倒更为烛光增添了几分姿色。就像枫叶,到了秋天会变成红色,虽然看上去没有春天那样生机勃勃,但却更有风韵。又如夕阳,虽将近陨落,但也必有一时会表现出苍美风范,为朝阳所不及。
平日里发黄的旧纸比光亮的新纸更容易勾起人的遐思,大概也是这个道理。或许是因为这份古意,由“古”生“悲”,烛光便与“离愁”联系了起来。在静夜里,独坐与烛火边,看屋中一片混沌,也确乎会隐隐感到一丝惆怅。于是古人有“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等诗句。就连现在那首有名的《东风破》,也有“一盏离愁孤单伫立在窗口”、“夜半清醒的烛火不忍苛责我”这样的歌词。不过也正是这份古意,烛光让人觉得很沉稳,大气磅礴,不似霓虹灯光那般轻佻,搔首弄姿;也不像闪电一样冲动,风行雷利。遥想古来多少鸿儒,饱读诗书,心内藏日月,胸中有丘壑,笑看天下大势,真是与这份大气非常相配。又想起一个词:“心如止水”,据说这是人生心境的最高境界,从容不迫,宠辱不惊,悠悠然神游太极,飘飘欲仙,真可谓大有深意。印象中达到这种境界的人,似乎总是甘于寂寞,整夜与一盏青灯相伴,在烛光下读书赋诗。这样说来,烛光应该就是“心如止水”这种境界的象征了罢。
胡思乱想间,忽地发现已至深夜。只得放下闲情,吹灭蜡烛。君莫笑我痴,如我者,可谓识趣之人。
上一篇:简简单单_450字
下一篇:虚拟与现实_75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