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9-01-02 00:00:00 阅读:次
作者:陈慧江
年级:九年级
《活着》,讲述了人如何去承受巨大的苦难,讲述了眼泪的宽广和丰富,讲述了绝望的不存在……在我看来,这“活着”是属于福贵的活着,更是当时广大农民之间心口相传的人生信条―好好活着.
对于“活着”,不同的人总是有着不同的看法,身份处境不同带来思维火花的碰撞已然不同.对于徐家大少福贵来说,“活着”便是恣意妄为,便是在各种情况下争当那千古不孝无双的名号,吃喝嫖赌便是他的孽子风范,浑浑噩噩便是生活常态.当他已然沦为了那个乡下老农时,对于此刻的福贵来说,“活着”便是一个极其简单的字眼,便是在那间茅草房子里,守着家人,混一个饱暖,守一世清贫了,这便算是“活过”了.
对于身处十年炼狱的广大农民来说,“活着”不再具有别的深意,就是如此单纯,在痛与苦难之中麻木便是常态.
把目光聚焦到千年之前,对于曾是一个农民的苏东坡来说,对于“活着”,他却是有着不同的见解.[学习交流群| 与全国同年级小伙伴一起快乐学习>>>点击加入]
十二月二十九日,圣谕下发,苏轼贬往黄州,充团练副使.此时的他,将自己摆在一个新的定位上---活过一次的人。黄州虽苦,却也有田产,可供解饿,却也有一房,可供挡风遮雨,虽山高水远,却也在千里之外,有一亲人来信挂念。他同样在作品之中表现出来了: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苏轼的东坡,是“荦确坡头路”,福贵有的是五亩上田;苏轼在苦难之中,却是用自己独特的眼光看待世界,喜为一乡下牛翁,用自己的思想,一遍遍荡涤着自己的内心,一遍遍冲刷着心田的百合谷地。福贵,选择的却是,却是如同女孩子一般,以泪洗面,去还是心甘情愿地忍受着生活的压迫。
福贵与苏轼的差别在哪儿?
在我看来,二人虽然经历大致,可对于福贵来说,对待生活的态度与方式却是大相径庭。
于苏轼而言,生活便是坐于船上,且行且享用“大自然之无尽藏”。
于福贵而言,生活便是彻底的无奈,便是到头来的“活着就好”。
文革十年,对于当时的农民来说,也是值得反省深思的。虽然物质缺乏,但又何妨在苦难的环境中用精神食粮充饥,从而作出一副最为豁达的中国姿态。
六九网专稿,未经允许不得转载